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人物 » 全国“最美志愿者”李少昆:新技术引领玉米大面积丰产增收

全国“最美志愿者”李少昆:新技术引领玉米大面积丰产增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25-08-06  浏览次数:2
导读:7月31日,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发布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作为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田间课堂”科技小分队骨干志愿者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7月31日,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发布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作为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田间课堂”科技小分队骨干志愿者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李少昆研究员,现任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科院稳产保供志愿服务顾问、作科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资深首席。作为玉米栽培学科带头人,他始终秉承“顶天搞科研攻关‘卡脖子’技术,立地促转化守护大国粮仓”,带领团队扎根一线开展玉米高产理论与增产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及志愿服务工作。他牵头研发出的适于我国农业生产应用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体系,让中国人的饭碗承装更多的中国粮。

2024年,玉米生产季节各地灾害频发,给全年粮食生产和稳产保供带来严峻挑战。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统一部署下,李少昆研究员闻令而动,主动担当,全年扎根田间地头305天,足迹遍布全国玉米主产区。期间,他率领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专家组、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专家团及全国玉米产业精锐力量,深入主产区一线,因地制宜制定玉米抗逆增产、稳步提升的技术方案。在优选耐密高产品种基础上,他研发推广宽窄行、密植精播、导航精量播种、滴水齐苗与水肥精准调控、一喷多促等技术集成落地。技术落地生根,服务精准及时,为玉米生产防灾稳产、支撑全国粮食总产迈上1.4万亿斤台阶贡献了关键科技力量。

“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这项惠及全国的栽培技术,凝聚着李少昆团队20年来的不懈追求。2004年以来,李少昆研究员始终坚守科研初心,以非凡的毅力和严谨的态度,带领团队以合理增密提高群体生产力为核心,探索构建了适合国情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连续7次创造并刷新全国玉米高产纪录,2020年创亩产1663.25公斤新纪录,2024年在伊犁河谷创造百万亩吨粮田亩产1164.7公斤,大面积高产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李少昆从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开拓者,成为我国玉米栽培研究带头人和科技惠农的“领头雁”。他积极参与科技帮扶和乡村振兴,创新了“田间课堂”、“科技包县”等高效技术传播模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百场,惠及30万余人次,研发的技术挂图和科普作品已经累计发放200余万份。在他的有力推动下,截至目前,“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已超1.5亿亩,产量水平较常规生产模式每亩增加110公斤,亩均纯收益191元,为保障国家玉米增产、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科研尖兵到最美志愿者,李少昆研究员躬身田畴四十载,秉承着科技志愿者的赤子之心,执科技之犁,倾奉献之忱,将创新的种子播撒在神州沃野,让中国人的饭碗盛满更多优质的中国粮。他带领团队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本人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24年度三农人物等称号,并荣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李少昆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服务国家战略、奉献三农事业的崇高精神,也在守护大国粮仓的志愿服务征程中绘就了丰收的篇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