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浙江乡村十年蝶变 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浙江乡村十年蝶变 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9-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597

发展产业致富农民,让输血变成为造血

从乡村建设向经营乡村跨越

安吉是“美丽乡村”的发祥地,也是第一个推行“经营乡村”的县市。

搞整治也好,搞建设也好,都要有所投入,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之后,集体经济基本成了空架子。这就带来严峻的挑战:投入问题由谁来解决?政府投入固然责无旁贷,但如果不能找到农村发展稳定的模式,将资源转化为资本,让农民有利可图,那么,美丽乡村建设很可能无法持久。

安吉是“美丽乡村”的发祥地,也是第一个推行“经营乡村”的县市。安吉的发展走过三个阶段,一是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8年,安吉扬长避短,正式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请来浙江大学设计师进行规划。安吉提出要求,将全县187个村作为一个“大乡村”进行统一规划:整个安吉就是一个大景区,每个村都是一个景点,每个农户都是一个小品,最后形成“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体系。

在高起点规划、大规模建设、规范化管理实现之后,如何将资源变成资本,最终变成金山银山,就成为一道无法忽视,必须解答的难题。说到底,“美丽乡村”既要“中看”,还必须得“中用”。

安吉县长王树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通过经营转化资源,通过经营提升资源,才能给‘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内生动力,永不枯竭。”

《安吉经营乡村行动计划》由此出台。这个国内独一无二的“计划”中,安吉准备创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县域4A级景区,产业上创新实现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发展模式,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实现产业联动、城乡互动,最终实现“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民”。

经营布局上,安吉“一本蓝图管全县”,将乡村经营最终量化、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各个乡镇统一负责所辖区域项目策划、指导,包装和实施,对乡村资源进行公司化运作。

山川乡坐落在安吉境内,是全国第一个环境优美乡镇,境内青山绿水,处处引人入胜,为了实现从建设到经营的跨越,乡党委书记陈方良请来专业规划机构,立足村情进行精心策划,并将各村闲置的资源进行打包招商,吸引了工商资本大量进入。农家乐乡村旅游最终成为山川乡最为亮丽的一张名片。

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邵峰说,浙江农村“天生丽质”,这种资源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乡村经营的前景就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经营乡村”并不是打农村土地的主意,而是在村庄整治基础上,盘活农村资源,找到因村制宜的经营道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有的依靠产业带动搞农事体验,有的挖掘历史文化推进乡村旅游,有的利用自然生态为消费者提供假日休闲。在亮点纷呈的实践中,各地创造了一系列乡村经营的新模式。

原来传统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只有“一产”收入,现在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农业的附加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呈现。养老经济、假日经济、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农业等原来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业态,现在陆续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经营乡村”让农村发展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思路,找到了办法。仅农家乐旅游一项,浙江就发展了2800个点,从业人员11万多人,2012年直接经营收入达到88亿多元。

农家乐乡村旅游也成为安吉农民新的“生财之道”。2012年,安吉农民人均收入16141元,增长12%,增幅位居全省前列。财政收入也同步增长,6年来的平均增幅达到26%。

“原来担心投入没有效果,实际上,现在资源已经越来越货币化。”谈到“经营乡村”的出路问题,安吉县长王树充满信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