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定位找特色,培养核心竞争力
美丽乡村进入品牌建设新阶段
桐庐县环溪村
记者日前来到桐庐县环溪村采访,村委会主任周忠莲腰上挂着扩音器,一边走一边介绍说,环溪村住的都是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的14代后裔。
周敦颐的《爱莲说》为大家所熟知,但大出意料的是环溪村以此为基础,所进行的品牌创建。
一进村口,就看到环溪村的标志。从“周”字演绎而来,上面两笔出头的,形同荷花,暗示该村的渊源在周敦颐的《爱莲说》。村里建有莲花广场、莲花喷泉、莲花主题公园。村子周边种植了上百亩荷花。原来,环溪村打的就是一个“莲”的品牌!
据了解,“清洁桐庐”开展三年来,投入到环溪村的整治费用达到2500万元。村里不仅将河道、街面,统统整治了一遍,实现了三线(电线、宽带、数字电视)入地,还建起了9个生活污水处理池,全村600多农户的污水全部纳入了管道。处理池上面种着花,铺着草,要不是有人指点,根本看不出是个污水处理池。
千百年来,环溪村的村民习惯于土里刨金。但从环境整治起,一切都开始裂变。他们不再仅仅依靠“一产”的收入,而是将“一产”作为一种元素,融合在整个旅游中。村里所经营打造的,也不再是某种具体的产品,而是整个村落的品牌。
据有关人士估计,像环溪村这样品牌建设终成正果,对外收取门票进行经营的农村,在浙江应该超过100个。他们有的以蜜橘、草莓、桃李等水果产业为基础,有的以水产养殖等产业为基础,进行品牌定位,特色发展。没有产业基础的,则在自然景观或者历史文化上进行深度挖掘,或借题发挥,或节外生枝,或无中生有,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品牌经营是所有经营模式中最具价值的经营方式。目前,浙江各个县市基本都有品牌命名。如阳光温岭、金色平湖、自在舟山、潇洒桐庐、人间仙居、幸福长兴、秀山丽水、田园秀洲等等,不一而足。县以下的乡镇、村也不甘落后,纷纷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品牌建设。
省农办副主任余振波分析认为,美丽乡村品牌建设犹如写文章。特色是素材,题目是主题。在他看来,名字是一种连续性的暗示,是一个影响命运的气场,因此,品牌命名必须反映出自身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例如阳光温岭,指的是新世纪第一缕曙光曾照耀温岭石塘;自在舟山,因普陀寺佛教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而命名;潇洒桐庐的由来,则在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十绝》……
杭州历来以西湖之美著称于世。2003年以来,与省里配套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特别是经过“三江两岸”整治,杭州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处处是景色,村村是景点,美丽丝毫不亚于城市。
在此基础上,杭州因地制宜,进行美丽乡村品牌创建。根据历史文化或者产业发展特色,各县不拘一格,分别进行品牌定位。如西湖区“最美西湖、风情乡村”,萧山区“文明萧山、幸福家园”、余杭区“宜居田园城市、美丽都市乡村”、桐庐县“潇洒桐庐、秀美乡村”、淳安县“秀水家园、美丽乡村”、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德市“秀美山村、宜居建德”、富阳市“富春山居、美丽乡村”。这些品牌定位之间尽管只相差一两个字,但字字千钧,实际上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各自的特色、目标和发展战略。
品牌是定位,品牌是特色,品牌是竞争力。在品牌引领下,各县市结合自身特色资源,进一步对产业发展作出战略选择。如西湖休闲观光、萧山都市休闲、余杭乡村旅游、富阳运动休闲、临安农家避暑、建德养老保健、桐庐古风民俗、淳安运动度假。2012年,杭州各地通过农家乐这一平台接待的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营业总收入20多亿元。
县市有县市的定位,乡镇有乡镇的品牌,一些精品村、特色村和中心村也不甘落后,纷纷进行包装命名。临安市28个精品村各有不同称号,如板桥镇上田村是“茶香竹海、文武上田”,天目山镇天目山村是“大树王国、天目人家”,让人对其特色一目了然。
美丽乡镇建设中,随着县市、乡镇、村品牌创建的日渐普及,杭州“品质之城”这一总品牌也显得日渐丰满。“城乡之间的融合,包括城乡资源的融合,品牌建设的互动互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国钦说。
从产品经营、资源经营走向品牌经营。今天,品牌建设这个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化已经成为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