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高价差让大量中小棉纺企业倒闭关停

高价差让大量中小棉纺企业倒闭关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9-2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浏览次数:582
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也表示,临时收储制度在操作中确实存在种种不利于棉农的做法。

此外,临时收储制度也使得国储棉产生大量未消化的库存。

3月29日,国家发改委消息显示,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交易全部结束,累计成交634.2万吨,其中新疆成交393.3万吨、其他产区成交240.9万吨。

而期货经纪公司金源期货8月12日发布棉花周报称,到7月31日2012棉花年度竞拍结束后,国储棉尚有1000多万吨库存。

PCI纤维咨询公司中国市场总监陈九妹认为,经过这两个棉花年度的收储,中国棉花库存增加了800万吨,已经超过了使用量,如果收储政策不变,需求将被持续抑制,下一个棉花年度,整个库存量还会继续增加。

库存也让“一手托收储、一手托纺企”的农业发展银行(下称“农发行”)感到紧张——农发行一方面要为中储棉及相关流通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另一方面要为涉农的棉纺行业提供贷款,这两者的关系理不顺,也会增加农发行的资金回收风险。

农发行总行客户二部三处处长栗华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新的棉花年度一开始,农发行就要投放收储资金,棉花价格高,也会给农发行带来资金供应上的压力。而纺纱厂因为棉价高导致经营状况不佳,也会影响还贷周期。

纺织从业者并不反对为棉农提供政策性保护,他们认为,以直接补贴的方式保护农民更合适。

朱北娜说,保护农民就应该让钱直接到农民手里,国家可以结合西北地区、长江流域等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给农民相应的补贴。

中国棉业越来越强劲的竞争对手印度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据印度纺织品出口促进委员会会长马尼坎·拉瓦斯瓦米介绍,印度用直补的方式激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和合成肥,以确保棉花生产更加可持续。路易达孚是世界最大的棉花贸易商,据其中国公司董事长陈涛介绍,世界最大产棉国美国对棉农采用的也是直补政策。

中纺联已向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反映这一诉求,并已引起重视。据王天凯透露,发改委已经形成初步的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只是直补的具体方式以及实施时间还没有确定。中纺联副会长高勇担忧地说:“今年收储政策已经确定,即使国家决定采纳直补建议,最早也要明年实行,这段时间,棉纺企业怎么办?”

对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棉花应该真正回到市场配置资源中

《中国经济周刊》:国内外高棉价差对哪些企业影响最大?

王天凯:差价首先冲击的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首先它本身配额少,现在实际的棉纺企业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额的拥有量,一吨棉花差价五六千块,生产棉纱能有多少效益?其次,在技术储备上,大企业即便在棉花差价很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抑制差价,但中小微企业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促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真正通过市场机制来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国经济周刊》:如果放弃临时收储政策,中储棉等流通企业的利益是不是会受到冲击?

王天凯:如果取消收储,中储棉完全可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流通中,在棉花低价时收进来,高价时卖出去,既能缓解国内用棉不足,又能在国际市场上赚钱。

《中国经济周刊》:棉花进口配额制度是否也应该改变?

王天凯:配额发放要公正、公平、透明,可是目前的配额中有三分之一都发给了大企业,甚至发给了不搞棉花生产的流通企业,它们拿去倒卖,中小生产企业却拿不到配额,这也是不合理的。但目前最亟待解决的是取消收储。

国家已经在研究棉花体制改革,但体制的变动要等到下一个年度,这一段时间国内外棉花差价依然存在,我们希望能将配额比例调低一点,比如到2:1,或者财政再担一点,适当放低一点放储价格。另外放储的时间不要间隔太长,这是从企业平稳运行来考虑的,如果间隔太长,企业会无棉可用,影响生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