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天宏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光厚对于棉花行业看得有些悲观,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的整个棉花行业是一盘死棋。天宏公司目前棉花加工业务已经停了,加工厂人员都在干其他生计。但是工厂设备还在。刘光厚把天宏棉花纺织业务也交给了公司一个副总负责。棉花加工和纺织目前都已经不作为公司的第一主业。
刘光厚称,“企业要转型,不转型就活不下去。今年全国的纺织企业倒闭的很多,倒闭卖掉的企业有30%,停产停工的企业有30%,合计60%。所以天宏要活下去,就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刘光厚新开辟的主业是收购和销售倒闭棉花纺织企业的二手设备,这已经是天宏眼下最大最赚钱的业务。他们把倒闭破产公司的设备收购回来,再转手卖掉,赚取其中差价。这让刘光厚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刘光厚说,如今全国的棉花加工和纺织厂要砸掉或者希望出售的老旧设备很多。这些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纺纱厂、织布厂的设备低价收购下来,卖给有扩建需求的工厂,或者卖给巴基斯坦等国家,还是比较赚钱。“总的来说效益不错,这个生意比纺纱好多了。每年的收益可以弥补棉纺织加工的亏损,还能有效益。”刘光厚称,民营中小型纺织企业普遍很苦,都在石头缝中求生存,也锻炼了生存能力。公司目前还不能向纺织业发展,要暂时保持实力。
天宏棉纺织业务并没有停止,刘光厚指派王华,做天宏的棉纱销售业务。王华已经在山东天宏棉业纺织公司做了多年的业务经理。
王华说,今年棉花行业,棉农、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都不好做。市场一直是低迷的。这几年感到一年比一年难做。棉纱销售,眼下就是赔钱。能卖出去,但价格被压得很低,而且压资金,回款难度很大。原来每年还能赚每吨500元-600元,今年库存就已经达到200多吨,今年年底肯定是亏钱的。因为现在每到月底结算,就会亏十万八万的,今年有可能总计亏损百万元以上。库存中还有棉花和棉纱,一旦降价,就会有更大的亏损。天宏的大客户是河北保定的毛巾厂,同时还有潍坊客户。
王华说,去年武城还有很多企业去新疆包厂加工,在当地加工交储,但是没有赚到钱,结算也很慢。所以很多武城夏津一些纺织企业今年改成去新疆调运籽棉,运回来加工,但是听说也没有赚到钱。
张斌表示,转型的不仅是企业。如何打破纺织行业困局,兼顾国家、棉农、企业的利益。目前方法上,可以是国家以低于每吨18000元价格抛储,缩小与国外棉花的价差,吃亏的是国家。但可以解决问题;第二种方式,就是彻底放开整个棉花行业,与国际市场对接;第三种方式就是还延续这几年的收储政策,行业继续不死不活。
张斌认为,明年国家应该停止收储,因为不可能长期与世界棉花市场形势逆行。目前的棉花行业已经处于僵局中。如果还按照每吨20400元收储继续下去,棉农、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都会憋死在那里,三方都很苦逼。国家必须拿出办法解决,以打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