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棉业困局:棉业十字路口收储制度被指过时

棉业困局:棉业十字路口收储制度被指过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10-14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次数:569
政策期待

阿克苏棉农王建栋承包了几百亩棉田。人工采摘已经开始,雇了几十人帮忙,雇工有来自和田、山东、河南等地。今年当地的新棉上市晚了半个月,9月中旬开始采摘。棉花采摘雇工费用是每公斤2元,交给棉花加工厂的价格是每公斤9元。近期有些地方有上涨的势头。

王建栋说,在新疆,不种棉花能干什么呢,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目前种棉花没有补贴,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有补贴。“如果国家对于棉农有补贴政策就好了。”

董里明说,作为棉花加工企业,肯定是希望国家继续收储,保持价格稳定。但如果明年国家不收储了,棉花价格肯定就下来了,会打价格战。目前棉花行业在走下坡路,有资质的无资质的同台竞争,产能过剩。奎屯当地有资质的有34家,没有资质的有60-70多家,又都混在一起竞争。

董里明在新疆从事棉花行业10年,他说自己投资很大,不可能说转型就转型,关键还是要看国家政策的变化情况,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干。

刘光厚称,“理想的思路应该是,配额可以变成钱,补给棉农。棉农每亩可以得到500-600元补贴。籽棉价格降至每斤3元左右,皮棉价格在每吨14000元左右。这样相对合理,就可以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家发展、棉农、棉纺织公司利益一致起来。这样,中国棉花行业就能复活。行业僵局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太贵了。近年,原材料国内棉花与国外棉每吨差4000-5000元。有些订单直接去东南亚一些国家。人工虽然差1000元,这个可以改变,增加自动化程度就行。但是有配额和没有配额的企业,长期以来,原料成本价格却差了每吨4000-5000元。这是最致命的。”

棉花贸易商宁波前程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李群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当初国家制定收储政策时,跟现在情形完全不一样。现在外国纺织厂日子很好过,他们全力向中国出口,棉纱大量卖给中国,但是中国的纺织企业日子却越来越难过。如果国家继续收储,就会持续和加剧这种情形,库存向天量去靠近,每年都增加。企业用自己的棉花越来越少,国外把棉纱都给了我们。相当于我们国家以一己之力,托举了全世界的棉花纺织厂。

李群先认为,如果国家抛储力度再大些,价格定在每吨17000元,国储棉就可以大量抛掉,减少很多库存。而国外棉价在每吨14000元左右。如果国家从现在就宣布明年不收储了,那么明年棉农不种棉花了,改种粮食,这样也是减少库存很好的方式。今年是抛储重要的机会。期待国家政策能及时出台,更加合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