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老刘发展银杏树苗的过往,还颇有点“歪打正着”的味道。
10年前,老刘在自家周边农村开始做起购销农副产品的小本生意。在一次贩卖500公斤白果的生意中,因颗粒小而滞销家中,眼看投入近万元的本金即将“打水漂”,无奈之下,老刘把没卖出的白果全部用来育苗。随着小树苗一天天长大,树苗的销售难再次让老刘犯愁了,这也成为他与远在江苏打工的大女儿刘福芝聊得最多的话题。
何不把银杏树苗在网上出售?在朋友的指点下,刘福芝将销售地址、树径大小、供应数量等信息发布在网上,并取名为“老刘苗圃”。
这一招果然奏效,陆续有客户联系。女儿负责利用网络从事苗木的交易、销售,老刘负责向女儿实时报告信息。为了持续保证“老刘苗圃”的广告效应,刘福芝还在恩施州城一家网站上帮父亲做了一个“老刘苗圃”网页。2009年,“老刘苗圃”赚到了“第一桶金”:宜昌市一家园林公司一次就采购树苗5000株。“不怕别人笑话,那一晚,我是把2万元现金放在枕头下,一夜没睡着。”忆及人生第一次赚到那么多钱,老刘兴奋不已!
从此,老刘发展苗圃的劲头更足了。加上退耕还林政策鼓励,自家的3亩地已远远不够用,又陆续托管了7亩土地,“老刘苗圃”开始走上了规模发展之路。闲暇时间,老刘开始养成了逛“农家书屋”的癖好,逐渐成为央视7台等农业致富节目的“铁杆粉丝”,嚷着女儿教授网上浏览树苗购销的技巧,还被女儿戏称为家里最老的“网虫”......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老刘俨然就是一位育苗专家,经他细心呵护的银杏树苗也特别茁壮。“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民已走到劲头。新型农民必须有技术、有信息、有头脑。”老刘常常感慨道。
随着“老刘苗圃”的名气增大,老刘成了大忙人,几乎每天都能接到客户打来的求购电话。近两年,“老刘苗圃”的效益逐渐显现,每年仅出售银杏树鲜叶就有2万元余元的收入。2012年,武汉一家绿化公司,通过“老刘苗圃”的网络销售信息,一次采购了3.6万元的树苗,并达成了长期的购销意向;2013年幸运再一次降临,湖南常德的一家观光园上门采购了一车树径6厘米的银杏树苗,老刘获利3.1万元。
去年,贝母价格飙升,老刘尝试在一年生的苗圃地里套种贝母的“树药共生”高效种植方法获得成功。今年,老刘把套种规模扩大到1.5亩,按目前的市场价位,每亩苗圃地仅贝母产值就能净增2万元。
老刘饶有兴致地和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10亩苗圃的40万株银杏树苗,产值保守估计也在100万元上下,除去成本投入、劳力付出,减去每年种苞谷、土豆等传统农作物的应得收入,刨去苗圃需要3-5年的效益周期,每亩纯利润不会少于4万元。
虽过60花甲,老刘凭着对“土地生金”的执着理念,成了当地“亩收万元田”的第一个“吃螃蟹”的致富农民。现在,随着老刘和“老刘苗圃”的“明星效应”引领,村里村外“流转热”开始红红火火,打工仔“回潮”变身蔬菜大户、药材大王、养殖能手等已逐渐成为村民竞相追赶的“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