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老农民的新困惑:进城还是种田

老农民的新困惑:进城还是种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7-02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260
导读:瞿长福当前,农村具备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客观条件,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时机和条件也逐渐成熟,各地政府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流...

瞿长福

当前,农村具备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客观条件,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时机和条件也逐渐成熟,各地政府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大量农民面对继续种地还是“做一回城里人”的选择。

事实上,进城还是种地是农民自己的事。许多农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农民主观上不愿意进城,愿意种地,客观上没有收入、没有技能、买不起房。在这个问题上,各地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探索,也要尊重法律、尊重农民意愿。

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化解目前老农民群体在城镇化、土地规模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指明了路径。

老农民是谁?是生理年龄已进入老年仍然还从事农业耕作的人,还是指有从事农业的资历却与年龄无关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老农民就是“老了的农民”。老农民的生活居住相对固定,就在乡村周边;活动状态相对固定,就在田间地头与房前屋后;思维模式也基本固定,除了小麦玉米就是男婚女嫁。在许多人眼里,老农民,是一种看得见的乡愁。

但现在,这样的乡愁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使人发愁。因为,很多老农民,老倒是老了,做农民却困难了。这困难倒不是老农民一下子不会种地了,虽然对有些新的种地方法和机械他们很陌生,但是,“只要地是我的,我可以请人来干”。许多老农民并不认为会因此被排除在种地人之外。他们的困难,或者是困惑,在于是不是种地,甚至去哪里居住,似乎越来越不能自己做主了。

本来,老农民有自己的地,也一直种着自己的地。其中有些人老了,不能种地了,加上有其他收入,生活不差,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把地流转出去了。但还有一些老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只会种地、愿意种地,加上身体足够棒,自己种地收入比流转出去还高,等等原因,不想把地租出去。可是有些地方,当然主要靠动员说理,或者软泡硬磨,或者采取其他办法,总之,把老农民“挤”出了耕地。老农民还要种地也可以,先把地租出去,再到地里去打工。“本来是种自己的地,现在成了种别人的地”。

另一个困惑,进城还是种地。本来,进城还是种地是老农民自己的事。种了一辈子地,老了无力种地,经济条件好了,子女也进城落户了,许多老农民终于可以离开土地去城里颐养天年,这是另一种美好生活的开始,是“做一回城里人”梦想的实现。但一些老农民脱去农民外衣并非自己本意,主观上不愿意进城,就愿意种地,客观上没有收入、没有技能、买不起房,但因为承包地被划入当地“开发区”、“高新区”、“规划区”等等,进城还是种地,已由不得自己。

老农民遇到的两种困惑,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个矛盾。一方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村也具备了规模化经营的主客观条件,同时,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时机和条件逐渐成熟;另一方面,即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家庭经营依然是主体,老农民还将大量普遍存在,同时,是否进城落户,要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而不是强迫老农民进城。

怎么化解这两个矛盾,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探索,也要尊重法律、尊重农民意愿。条件成熟了,规模化也好,进城落户也好,都是利好,大家自然会选择;条件不成熟,就不要着急,先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创造条件上。

种自己的地还是种别人的地、进城还是种地,这本不是个问题,让农民自己做主好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