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农技推广之困:基层一线后继乏人

农技推广之困:基层一线后继乏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7-02  浏览次数:477

基层农技站“缺人”,并不只是彭泽县一家。景德镇市浮梁县,以旅游和茶叶种植为主。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张国新告诉记者,18个乡镇农技站,定编96人,在岗88人,但近3年有10人退休,各农技站都反映非常缺人。瑶里是浮梁县的旅游窗口,瑶里农技站定编5人,已经退休2人,站长胡叶开,1974年出生,是全县最年轻的农技站站长,“工作量大,3个人‘5+2’、‘白+黑’也忙不过来,我们瑶里是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检测在农技站,没出事不要紧,出事就是大事。”胡叶开说。

缺的不仅仅是人,还是年富力强、能胜任工作的人。在景德镇市,215名基层农技员中,50岁以上有110人,占50%强,而这215人中,66人是中专以上学历,本科生只有3人。农技员知识结构老化,也不能得到有效更新。“一些乡镇购置的新仪器设备,农技人员看不懂使用说明,设备有了却没发挥作用。”景德镇市农业局局长俞永红说。“现在的农民培训,我们就把农技人员纳入进来,基本设备操作使用也属于培训内容。”

目前大多数在岗的乡镇农技员是80年代进站的,流动性差,很多人在一个岗位一呆就是几十年,从参加工作到退休,而且在一线工作的农技员普遍年龄偏大。农技人员作为国家事业编制人员,逢进必考,但真正在每年的招考中,愿意报考农技站的人很少。近几年来,陆续有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支农、支医、支教)人员充实进来,“留不住人!”朱永胜很无奈地说,“大学生村官要不就被借调到乡镇政府,要不就考公务员走了,‘三支一扶’都愿意去医疗、教育部门,很少来从事农业的。”

农技站为什么招不到人

——“工作量大、压力大、责任大”,“政治待遇低、经济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基本概括了基层农技员的生存现状。

2010年江西省实行了综合建站改革,将原有的农技、畜牧兽医、农机、水产等站整合建设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原则上一乡(镇)一站,规模较小且产业相近的乡镇,可以将几个乡镇资源整合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综合中心站。这样,一个农技站挂了六块牌子: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食品药品协管站、“三农”保险服务站、土地流转指导服务中心、农业气象服务站。

在这样的职能设置下,农技员也由技术服务人员变成了“全科医生”。九江市农业局科教科科长陈忠付告诉记者:“我们的农技人员真的很辛苦,除了传统的农技服务,农技人员还承担了农情调查、民情调解、政策宣传、创业服务、安全守护多方面的工作,有时甚至连征地、拆迁都得农技人员来干。”

“老农业”朱永胜深有体会,虽说农业生产是“四季歌”,但忙起来就好像同时有100件事情向你涌来。“育苗的时候你得从早到晚看着,真有一种身心俱疲感。”“给鸡打疫苗还得晚上打,凌晨3点检疫,基本没有‘下班时间’这种概念。”

这些基层农技员很多都是农民家庭出生,不怕吃苦,如果说多劳能够多得,那么对他们来说,也是鼓励和安慰,可问题在于,回报赶不上付出。浮梁县农业局科教股负责人李桢为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总结出了“三大”与“三低”:“工作量大、压力大、责任大”,“政治待遇低、经济待遇低、社会地位低”道出了农技人员的辛苦与辛酸。这位江西农业大学87级畜牧兽医专业本科毕业生直言不讳地说:“尤其是基层,依然是唯经济发展论,我们基层农技人员,都是为农民服务的,工作不能为政府带来税收,领导也就看不到我们的作为。”景德镇市农业局副局长舒君说:“不能一概而论,但同样也是国家体制内工作人员,农技人员得到提拔的机会比较小,一般就是从农技员到一个综合站的负责人,或者调到另一个大一点综合站。但即便如此,我们基层农技还是保持着踏实干事的态度,这点很珍贵。”

农技人员的经济待遇低,也是这次采访中普遍被反映的问题。农技人员的待遇究竟是个什么水平?我们随机问了几位农技员。朱永胜站长,工作31年,中级农艺师,每月全部工资加在一起是3300元,江西省今年对事业单位人员增加阳光津补贴600~900元,朱站长去年每月工资只有2400元。张根杰站长,副高职称,每月工资3600元。而大多数农技人员是在中级职称以下的,他们的工资在津补贴增加前是1400~2300元左右。

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影响农技员收入的有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这几个方面。其中,评职称这一点,也让农技人员很无奈。按照现有评职称的标准,每一级都有相应的发表文章或论文的硬性要求,“我们农技推广是实践性的工作,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加上农技人员普遍学历也确实不高,很难达到发表文章和论文的要求。”李桢说。在浮梁县88名农技人员中,初级职称以上的25人,中级以上8人,整个县一个副高以上职称的都没有。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西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白先进就曾经提出:建议国家科技进步奖设立推广奖,对农技员的工作有个评价,也是肯定和激励。目前农业部有农牧渔丰收奖,对推广工作进行奖励,但是三年一次,获奖名额和广大农技员的人数相比,杯水车薪。浮梁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张国新希望县以下职称评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基层工作设置申报条件。

职称和待遇挂钩,职称上不去,工资就只能在低位徘徊,久而久之,还有谁愿意来干农技员这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胡叶开说,每天工作在土里滚、泥里爬的,工资又低,和其他行业的人相比,我们从事农业的,别人不说,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社会地位低。这种情况下,农技站就算来人,也是留不住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