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安徽池州水稻单产量达839.55公斤

安徽池州水稻单产量达839.55公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0-23  浏览次数:294
导读:10月17日,秋天的阳光依旧温暖。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龙街道观前圩一片刚刚收割过的稻田里,种粮大户包瑞芳望着整齐的稻茬痴痴发愣...

10月17日,秋天的阳光依旧温暖。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梅龙街道观前圩一片刚刚收割过的稻田里,种粮大户包瑞芳望着整齐的稻茬痴痴发愣,眼角里藏不住笑意。“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啊,我家这块田会种出全市最高产来”。包瑞芳想起了10天前收割的场景,激动地说,“直到现在,脑子里还时不时地闪现出839.55这个数字”。

每亩839.55公斤,是包瑞芳种稻多年从未达到过的产量,也是今年池州市单季稻的最高单产。今年,包瑞芳家的40亩稻田加入科技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超高产攻关田项目,池州市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因地制宜制定了实施方案。5月12日,开始播种。区农技推广中心刘春盛研究员带领试验站的4位同志进入攻关田驻点,实施全程跟踪指导。

为了改变贵池区单季稻主产区地势较低等原因造成的,土壤通透性能差等问题,实施方案中确定了水稻“三旱两壮垄作”超高产栽培技术。新技术让包瑞芳这个远近闻名的种粮“老把式”也吃不准、摸不透。“以前根本没有听说过这种旱育、旱耕、旱摆的种植模式。”包瑞芳满头雾水。

这项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种植模式,即在水稻收割后及时翻耕,进行冬耕冻垡,改变土壤结构,采取旱育、旱耕、旱摆的栽培方式,可以起到壮秧、壮根的作用,延缓水稻叶片和根系的衰老进程,抗倒能力增强,病虫害少,产量高,而且节水30%以上,肥料利用率可提高10%-15%。

听了刘春盛研究员的解释,包瑞芳心里踏实起来。随后而来的水稻长势更是让他把心放到了肚子里面。“我这40亩水稻长得又高又壮,不倒伏,结实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田块。”10月8日,攻关田迎来了收获季,省、市、区农技专家是见证人。经过现场考察测产,包瑞芳家的这40亩攻关田产量达到839.55公斤/亩。

对于这个结果,全程跟踪服务指导的刘春盛研究员仍不大满意:“比预期的850公斤还是低了点”。今年的气候条件不太有利,分蘖肥施得过重,导致前期苗期群体过大,移栽期叶龄也有些偏大。“有了这些经验教训,明年的水稻产量和品质肯定会更好,单产还会破纪录”,刘春盛信心十足地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