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科技 » 农业创富 » 初中学历的他如何成为永川“葡萄大王”

初中学历的他如何成为永川“葡萄大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2-24  浏览次数:266
导读:从16岁开始种植葡萄,到如今经营200亩的农业生态园,一路走来,只有初中学历的郑祖清是如何成为永川的葡萄大王?又是如何担当起创...

从16岁开始种植葡萄,到如今经营200亩的农业生态园,一路走来,只有初中学历的郑祖清是如何成为永川的“葡萄大王”?又是如何担当起创业领头雁带领乡亲致富?近日,47岁的郑祖清对记者讲起了他的创业致富路。

种葡萄屡屡失败后学技术

1983年,因为家境贫穷,成绩优异的郑祖清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回家后,16岁的郑祖清立志学门技术致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杂志上看到四川绵阳的郑传泰栽种葡萄的事迹后,便揣着卖年猪的钱独自一人跑到绵阳去参观学习。回家时,郑祖清用剩余的钱买了葡萄苗,并在刚下放的包产地里,开始探索起葡萄种植。

起先,郑祖清种植葡萄屡屡失败,常遭人嘲笑。于是,他买了一些种植葡萄的书籍来看,同时还写信向葡萄种植专家请教。很快,郑祖清种植出了优质葡萄,这也让他成为当时的万元户。

葡萄在南方多湿少日照的条件下,很容易遭到病虫害。为了攻克这一难题,郑祖清每年都要从北方引进一些优质品种,在永川本地种植。直到2006年,他先后引进了200个实验品种,并经过筛选后,留下了80多个适合在永川生长的葡萄品种。

带领乡亲建起葡萄生态园

2005年,郑祖清在永川三教镇种了20亩葡萄,当年葡萄刚熟,就连续下了80多天雨。“葡萄最怕雨,雨多了,葡萄开裂,不好看。”郑祖清只好赶紧摘,挑到公路边兜售。

20亩地的葡萄,郑祖清和老婆根本摘不过来。当时,郑祖清灵机一动,在路边立个牌子,让顾客自己采摘。“尽管如此,葡萄损失还是太大,那年日子过得苦,只能靠农委补贴的钱过日子。”

不过也正是有了那次经历,让郑祖清看到了葡萄观光采摘的市场潜力,同时也意识到要想长远发展,还得增加人手。于是他开始带领乡亲们一道,在堂皇坝村租下了200多亩土地,开始建葡萄生态园,内设采摘区、娱乐区、实验区和加工区,时至今日,这里已经成为永川最大的葡萄生态园。

“我知道自己文化不多,为了办好产业,只要听说政府有相关培训,我就一定参加。”郑祖清告诉记者,面对日益激烈的“采摘”竞争,他开始思索企业创新,比如,今后通过收门票的方式创收。“游客买30元的门票,进到生态园里,出去时可以带价值30元的产品离开,包括葡萄、花卉、草莓等产品。”郑祖清坦言,他的这些营销想法,都是平时学习积累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