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生态龙居邀您参加吃西瓜比赛,品正宗麻湾瓜”的消息在山东东营市民的朋友圈火了起来。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香甜味美的麻湾西瓜,活动主办方康源农业与“爱团GO”微信购物平台合作,在微信群里销售麻湾西瓜,受到市民追捧。得益于龙居麻湾地区土质沙壤、临黄水质好、光照充足、空气无污染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生产的西瓜甜度高、口感好,远近闻名。
来到康源农业的仓库,这里的每个西瓜都贴有一张小小的方形二维码。“扫这个二维码马上就可以知道这瓜的相关主体信息和它的成长照片,育苗、播种、挂果、采摘都有记载,让顾客买得省心、吃得放心。”康源农业负责人张玉龙自豪地说。
坚持无公害种植,严守产品质量,康源农业的品牌在微信圈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张玉龙还利用自己的平台,为乡亲们销售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解决了群众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63岁的张纪亮是龙居镇十三图村的村民,他与老伴种了3亩多的葡萄。“康源农业帮着卖,价格可比市场价高2~3元,今年预计能增收15000多元。”张纪亮说。
龙居镇是传统农业大镇,除了麻湾西瓜深受消费者青睐,这里的棉花在当地及周边地区也有很高的信誉。但由于地处偏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龙居镇十三图村的史玉莲种了多年的棉花,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史玉莲却并没有把自己禁锢在农村一亩三分地里。“2009年家里刚装上电脑,我就寻思着,咱们这边的棉花这么好,拿来做被子,肯定能卖得出去,农村人不就卖个特产嘛,城里人也稀罕这个。”说干就干,史玉莲开起了自己的手工棉被淘宝小店,这一干就是10年。
“刚开始的时候一天只有一两个订单,物流行业也没有现在发达,都是我自己开着摩托车把包裹送到市区,一年的销售额连3万都不到。”史玉莲的丈夫张国华说,“现在好多了,平均一天有40个快递,月平均销售额30万。”
10年来,史玉莲的淘宝生意越做越大,四邻八村的姐妹也跟着她尝到了甜头。十三图村周边的60多个村民在史玉莲的店里做工,常住的工人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拿回家做工的也能月入2000元左右。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新经济新业态给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手工棉被、麻湾西瓜、龙居丸子、特色肴鸡等等龙居特色产品相继搭乘互联网“快车”,走向全国各地。
市民有需求,农户有产品,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实现供需对接?龙居镇给出的答案是,建设“互联网+”便民服务中心打造特色农产品大本营。今年7月,龙居镇杨集社区“互联网+”便民服务中心举行启动仪式。多项“互联网+”服务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电商服务。大厅里,龙居丸子、桑葚酵素、农家土鸡蛋、麻湾双王刀……琳琅满目的龙居特色产品齐聚一堂,给现场的市民带来了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同时,这些带有“龙居”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将全部上架“滴滴供销”电商平台,开启“互联网+”销售新时代。
为服务于农村电商建设,龙居镇积极开展乡村金融服务,布设普惠金融服务站、增设农民自助终端等设备,使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存、取、转、贷”等金融服务。在近日召开的“银政共建,诚信乡村”现场启动会上,该镇宣布将以朱家村作为示范样板村,通过“整村授信、批量放贷”模式,集中签约授信,实现小额信用贷款授信全覆盖,为全面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实现农业增收、农村富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