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互联网+农耕文化”赋予农业新活力

“互联网+农耕文化”赋予农业新活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8-11-15  浏览次数:202
导读:  昨天,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获悉,近期对相关农业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互联网+农耕文化”成为推动首都农业转型升级...

  昨天,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获悉,近期对相关农业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互联网+农耕文化”成为推动首都农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当前,北京农业正处于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力的关键期,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北京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民生基础的农业,有效地将其传统的农耕文化与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是加快首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企业转型升级,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调研结果显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以往通过农民经验来完成的生产过程转变为以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等设备控制的智能化生产流程,让农业获得类工业的产业属性,实现农业的信息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如宏福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智能化温室生产技术,实时动态监测温湿度、光照等数据,年生产大番茄可达每平方米50公斤以上,串收小番茄达每平方米30公斤以上,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产品品质也获得欧盟认证,出口欧洲多个国家,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

  有别于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互联网技术与农耕文化的结合,扩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丰富了农产品销售方式。如北京春播科技公司,在全国建立优质蔬菜水果、畜禽生产基地,通过原产地直采、自控物流配送体系,以在线订单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农产品,2017年销售金额近2.1亿元。

  在传统农业产业链中,消费者往往只能参与农产品销售和服务这些下游环节,对准备、生产和加工等上游环节缺乏对应的信息。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的结合,有效地实现农产品上游生产信息的公开和可追溯。如万亩良田(北京)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让消费者能够通过手机实时看到农作物的生产和管理情况,实现24小时全天候对农作物成产过程的全程监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