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增收
万水泉镇黄草洼村村委会主任翟文忠:黄草洼村蔬菜交易市场,是万水泉镇乃至包头市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有着20多年的蔬菜交易传统。万水泉镇、麻池镇、哈林格尔镇、沙尔沁镇等包头市周边多数蔬菜生产基地的菜农都到这里来进行蔬菜交易,可以说,黄草洼村蔬菜交易市场就是包头市蔬菜交易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今年,黄草洼蔬菜交易市场的交易情况仍不乐观,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我认为,首先,习惯于靠天吃饭的农民们一直是盲目种菜,而且在品种选择上还喜欢跟风、互相看,大家要种啥就一窝蜂都种啥,这就容易导致一段时间内单一品种的蔬菜大量上市,造成供大于求。其次,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使得蔬菜种植结构始终跟不上市场需求。再者,过去万水泉镇是蔬菜种植大户,周边种菜的地区相对较少,万水泉镇的蔬菜种植“一家独大”。如今,周边许多地区也在大量种植这些品种的蔬菜,甚至品种和质量还优于万水泉镇,这对万水泉镇的蔬菜种植业来说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还按现在的这种模式种下去,夏季丰产滞销的问题很难根本上得到解决。如果有延长蔬菜存放时间的仓库,就可以调节蔬菜市场供应,平衡市场价格,因此我们应该多建一些蔬菜储藏仓库,延长蔬菜的存放期,另外还应进行蔬菜深加工,增加蔬菜的附加值。例如,滨河新区就有方便面加工企业,他们需要烘干的葱、圆菜、胡萝卜等做调味包,而这些正是我们大量种植的蔬菜。除此之外,将蔬菜加工成咸菜、罐头等,也是增加其附加值的好方法。去年,我们村的不少菜农自发组织到北京等地的蔬菜基地参观,感触很深。我们也可以学习发达地区的做法,搞采摘经济、农业旅游,让城里的人们到我们这里来采摘,品尝从地里摘的农家菜,还可以搞一些适合孩子们的体验园区等,教孩子们种植蔬菜。同时,还可以出售蔬菜幼苗等。这些都是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的有益思路。
市场对接不到位是问题所在
包头市农牧业局农牧业产业化科科长贺亮伟:万水泉镇夏季蔬菜滞销的现象去年就存在了,去年7月初,随着露地蔬菜的集中上市,包头市地产蔬菜出地价格呈现较低的态势,主要以露地生产的小圆菜、抱头白、白萝卜和西葫芦等为主,出地价格只有4~6分钱/斤,而且是有价无市,丰产滞销。为了解决蔬菜滞销的问题,包头市曾倡议市民、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购买爱心菜,以解菜农的燃眉之急。商务部门等相关单位也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帮助菜农联系销售渠道。
蔬菜滞销难销,最直接的问题出在市场对接不到位,如何完成蔬菜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这是关键所在,但这又恰恰不是菜农靠自身能力可以解决的。要解决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就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为菜农组织蔬菜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提高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同时,还要大力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学校、酒店、大企业、社区等最终用户与菜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降低对接门槛和流通成本,扩大对接规模。
关于菜贱伤农这个词,有这样的解释:就是指蔬菜价格过低,使单位面积蔬菜的市场收益等于或小于单位面积蔬菜的投入,令农民白忙活或者血本无归,严重伤害到菜农的利益。古往今来,因为产销脱节、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原因,菜贱伤农的事情时有发生。为此,商务部门提出了农超对接,以破解菜贱伤农的难题。
蔬菜,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人体营养的重要来源。近几年,蔬菜市场经常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以大蒜为例,时而是“蒜你狠”,时而是“蒜你贱”。菜贵了,市民受不了;菜贱了,农民受不了。
小来认为,菜农以小生产面对大市场,蔬菜的供需信息很重要,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公布,促进产销衔接。另外,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也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蔬菜发展具有持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