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株蓝莓死了3000株
借了10多万她还是种蓝莓
那时候,金华并没有蓝莓种植,市面上的蓝莓都是从省外运进来的,几百元一斤的价格让柳莺觉得,种出来就有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了。
2009年夏天,柳莺买了4000株蓝莓苗,每株30元,一共花了12万元。
“我当时也没信心,可是她既然要做,我就支持她。”做生意出身的柳妈妈何竹云知道创业不容易,她能帮女儿的就是照料蓝莓。
从来没做过农活的母女俩面对的第一个困难是除杂草,“顶着大太阳,一棵一棵地把杂草割掉,割完了一行再回头,那些杂草就又开始长出来一点了”,何竹云说。
每个周末,柳莺都坐最便宜的火车从上海赶回金华,帮妈妈打理蓝莓。
然而,并不是只要勤劳和用心就能做好农业生意。2010年春天,这批蓝莓苗种下去还不到半年,4000株蓝莓就死了3000株。
何竹云怕女儿难过,趁她回学校的日子,偷偷将还活着的蓝莓苗装入盆中当盆景卖,然而一个月只卖出去三四盆。
接下去该怎么办?一根筋的柳莺又借了10多万元,这些钱还是投到蓝莓上。
“如果不继续做蓝莓,之前投的钱都白费了。”柳莺说服了母亲,这次她们换了一个品种。
“蓝莓在国外比较多,国内大多在北方种。品种不一样,对土壤酸碱性、有机含量要求都不一样。”屡败屡战,也让柳莺和母亲成了蓝莓专家。
发展蓝莓采摘游
今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母女俩的坚持终于换来了丰收,2011年,每株蓝莓树上都开始长出几颗果实。
“专家说最好把苗养足三年,这样结的果实才好。我已经等了这么多年了,不在乎再多一年。”柳莺说。
2012年,柳莺大学毕业了,选对了品种的蓝莓也终于长成了。腼腆的姑娘硬着头皮走进各大水果店推销自己的蓝莓,可80元一斤的高价让她频频被拒。
峰回路转,路过此地的一位陌生人在尝了柳莺的蓝莓后,告诉她摘多少就买多少。
顶着大太阳,柳莺和已经能够走路的爸爸走进地里,柳莺负责采摘,爸爸帮着拿篮子。
“我想着能多摘一颗就多一些钱,就拼命摘。”一直摘到父女俩实在摘不动了,那天一共摘了两斤,卖了160元。
柳莺想到,自己的蓝莓最大的优势就是新鲜,只要有人来采摘,就不怕卖不出好价格。柳莺想到了往采摘园发展,她联系了少年宫,将蓝莓基地免费作为孩子们的实训基地。这方法确实奏效,今年,蓝莓基地来了很多回头客,这里的一大半蓝莓是靠采摘游的方式卖出去的。
现在,柳莺联合了村里十家想要加入的人办起了合作社,种植面积有200多亩。今年产量为一亩1000斤,等到明年丰产期,每亩能有2000斤以上。
柳莺也很有想法,她打算在市区开一家蓝莓实体店,想找金华的食品加工企业做蓝莓加工品,她还打算将基地的水果扩大总类规模,争取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采摘。
今年,预计蓝莓的销售额有200多万元,为老爸治病赚钱的目标差不多完成了。“爸爸现在走路还不利索,等天气凉了去医院检查下,看能不能做手术。”
一家人辛苦了四年。柳莺说,这次手术前,她想带着爸爸妈妈到泰国去旅游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