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

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05-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316
导读: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李原园今日表示,2012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不足50%...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李原园今日表示,2012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不足50%。许多田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灌排设施薄弱仍然是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最大“硬伤”。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不足50%。对此,李原园指出,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一是土地资源约束较大。我国地形具有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一些地区不具备发展灌溉的条件。

二是水资源约束较大。中国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4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许多地方有土没水。

三是水土资源不匹配。我国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但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9%;13个粮食主产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4%和76%,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0%。西北地区有地无水,西南地区田高水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长江、珠江下游等东部平原地区已基本无灌溉农田开发潜力。

四是灌排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灌排设施薄弱仍然是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最大“硬伤”。许多田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全国约40%的大型灌区、50%~60%的中小型灌区、50%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坏损率近40%,中小型灌区状况更差。

李原园指出,根据我国各地区水土资源状况,我国最大的可发展的灌溉面积规模也只有10.5亿亩左右,只有1亿多亩的潜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