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应更加注意对资源的尊重保护和合理开发,再也不能“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扶贫开发要做好规划和生态先行
岳西县黄尾镇黄尾村是当地知名景区彩虹瀑布的所在地。由于地域偏远、地少林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为了守住青山绿水,我们这些年来放弃了常规发展的机遇,所有可能带来‘后遗症’的项目一律放弃。当地农民世世代代以伐木为生,现在为了绿色发展,生活失去了保障。我们一直想方设法广开门路,带领农民增收。随着景区开发发展,我们终于迎来了新的机遇。”黄尾镇党委书记舒寒冰介绍说,他们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支持景区做强做大,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做强农家乐。现在黄尾村的农家乐从以前的十几家发展到40多家。另一方面为了延长产业链扩充景区内容,该镇还发展休闲农业,把全镇田块规划建成9大农业基地,配合旅游业发展,发展体验观光农业基地。
“去年,我们组织农民建立了1000亩水果示范基地,利用扶贫资金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服务,牵头成立合作社。如果直接流转土地,政府省事省心。但从农民收益角度来讲,没有自己干的收益高。同时,果蔬种植对生态保护更有益处。明年就可以挂果采摘了,我们的预期收入,每户农民能达到万元以上。”舒寒冰说。
路径不拘一格,目的都是扶贫。今年起,金寨县梅山镇徐冲村贫困户樊新荣多了一项固定收入——利用自家房屋房顶光能发电。不仅自家用电不花钱,还可以把多余的电卖给供电公司赚钱。记者看到一座小型的光伏电站架设在农户房顶,近2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尤其显眼。一只电表安装在紧挨着电站旁的墙壁上,电表屏幕显示,从今年3月初电站建造后已发电300度。
“建光伏电站是为了解决贫困户用电的问题,利用光能资源既没有污染,还可以帮助他们增收。”金寨县扶贫办主任刘泽祥向记者介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用户每用一度光伏发的电,可以得到补贴0.42元,用不完的电可以卖给国家电网,加上补贴每度电可卖0.88元。金寨县今年首次用扶贫资金,为贫困户建造光伏电站。一座电站的成本2.4万元,贫困户只需自掏腰包8000元。每座电站寿命有25年左右,这意味着25年内贫困户都有一份稳定的收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农村扶贫工作的主体和主题以及对象、内容、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意气风发的安徽人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瞄准贫困村、贫困户,一家一户摸情况,逐村逐户搞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给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分析致贫原因、安排结对干部、确定帮扶措施,最终实现一户一户地脱贫。同时创新贫困县考核机制为重点,引导贫困县把扶贫开发工作真正摆到“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