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就《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编者注:2013年1月28日(星期一)上午,农业部就《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召开新闻发布会。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雷刘功
雷刘功: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欢迎大家出席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大家知道,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2011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并于去年的12月26日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这个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现代种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规划的制定和发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大家对这个规划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邀请农业部种子管理局马淑萍副局长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下面先请马局长为大家介绍规划的有关情况。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 马淑萍副局长
马淑萍: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种业发展以及种子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粮食生产“九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种业市场化时间较短,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现代种业的差距依然较大,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相比,仍有诸多不适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现代种业”。2011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按照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规划的编制是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种业发展以及种子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粮食生产“九连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种业市场化时间较短,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现代种业的差距依然较大,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相比,仍有诸多不适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现代种业”。2011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按照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规划的编制是落实《意见》的具体措施。
为编制好这个《规划》,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等16个部门多次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针对20种农作物开展种业发展的专题调研,赴甘肃、四川、海南、湖南、辽宁、河南等制种大省和用种大省调研,广泛听取种子企业、科研单位、地方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历时近两年时间,编制完成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规划》于2012年12月26日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全篇共六个部分,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发展布局、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根据《意见》要求,规划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深入分析了现代种业发展面临的紧迫形势。《规划》全面总结了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深入分析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对种业发展的要求明显提高。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作物种业国际竞争异常激烈。世界农作物发展的实践表明,没有现代种业就没有现代农业。未来几年是我国现代种业发展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只有牢牢地把握我国种业发展的控制权,才能牢牢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全面细化了《意见》提出的目标。规划明确了种业发展的时间表,将《意见》确定的现代种业发展目标分为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到2015年基本实现“两个分离”,即积极引导和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事企脱钩。初步建成国家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前五十强种子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建立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实现“四个提高”,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由目前的96%提高到97%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商品化供种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80%以上,前五十强种子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
三是分作物提出种业科研目标和重点。规划明确了20种农作物的种业科研目标和重点,既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也包括蔬菜、棉花等15种经济作物,确保了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协调性。同时,要求各个作物种业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挖掘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开展种子生产、加工、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种业科研的发展水平。
四是分区域科学布局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基地布局坚持“优势区域、企业主体、规模建设、提升能力”的原则,明确了基地的类型、区域范围和建设内容。从类型上看,既规划建设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同时也兼顾了重要经济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从范围上看,既着力加强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同时兼顾区域级、县(场)级基地建设,确保种子生产供应总量和结构平衡。
五是全面统筹各类种业发展项目。发展现代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主体和多部门。规划重大工程部分围绕落实重点任务,全面统筹重点项目,形成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商业化育种、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种业监管能力提升四大工程,构建了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供种保障、企业竞争和市场监管四大能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三是分作物提出种业科研目标和重点。规划明确了20种农作物的种业科研目标和重点,既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等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也包括蔬菜、棉花等15种经济作物,确保了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协调性。同时,要求各个作物种业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挖掘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开展种子生产、加工、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升种业科研的发展水平。
四是分区域科学布局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基地布局坚持“优势区域、企业主体、规模建设、提升能力”的原则,明确了基地的类型、区域范围和建设内容。从类型上看,既规划建设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同时也兼顾了重要经济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从范围上看,既着力加强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同时兼顾区域级、县(场)级基地建设,确保种子生产供应总量和结构平衡。
五是全面统筹各类种业发展项目。发展现代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主体和多部门。规划重大工程部分围绕落实重点任务,全面统筹重点项目,形成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商业化育种、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种业监管能力提升四大工程,构建了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供种保障、企业竞争和市场监管四大能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三、落实《规划》的主要措施
农业部将从四个方面全力推进《规划》的落实:
一是强化合力推动。农业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合力推进规划落实,围绕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调整和优化种业资源,力争实现有关部门“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全面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中央和地方形成合力,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特点,将规划要求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种业投入。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提高种质资源保存和评价能力水平;加大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投入,支持建设育种研发中心、测试体系;加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投入,提高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加强种子管理能力投入,完善农作物品种试验体系、新品种引进示范体系、种子检测体系的建设。
三是支持企业发展。深入推进科企合作,加快提升企业科研育种能力。利用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落实各项金融、税收、保险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四是强化种子管理。加强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种子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种子管理职能。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监管机制,开展打假护权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制种基地整治,开展种子门店清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维权和自律作用,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树立行业典范。
以上是我向大家作的一些简要介绍。接下来,我愿意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