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万象 » 变味的乡土人情:农民年收入万元 一年随礼需三四万

变味的乡土人情:农民年收入万元 一年随礼需三四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1-13  浏览次数:402

无法承受的礼金 

丁祥威清晰地记得:20年前办酒席讲的是人情,那时候送鸡送蛋,送米送面,礼轻情义重。“现在,办酒席讲的是份子钱,再穷也要把份子钱凑足,礼金已经成为村民沉重的负担。”丁祥威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每年至少要参加40次左右酒宴,每次礼金最少100元,一般200元~300元,多的500元~1000元,平均1年要在这方面花费万元以上。“我的交往面还是窄的,有些人家一年要随三四万元。”丁祥威说,农村人一年种庄稼的收入也不过万把块钱,还不够交份子钱的。

西部某贫困县的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往年每个暑假,他光升学酒要吃二三十席,光礼金就要送四五千元。

占明是安徽省阜阳市人,去年刚从大学毕业,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近来他发现自己经济越发吃紧,算一算开销才发现,罪魁祸首就是“赶人情”。在他看来,“赶人情”已经不是为了情,而是为了钱、为了面子、为了不吃亏,俨然成了“赶钱情”。占明说,刚刚过去这一个月就有4个同学结婚、一个同学宝宝满月,工资几乎无存,经常吃泡面,要不就到父母那里蹭饭,感觉经济怎么都独立不起来。

除了你来我往这种正常的酒宴,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地区,要获得办事方便或是一些稀缺性资源,一些农民还将“赶人情”视为“敲门砖”,通过参加基层干部的酒宴来达到某种目的,这给本来就愈演愈烈的随份子、赶场子更添了不少“灰色”意味。一些村民告诉记者,虽然平时没怎么和村干部接触,但是不去怕得罪了村干部,导致一些惠农补贴、补助无法享受。既然去了,人家是村干部,份子钱少了,岂能看上眼?

身不由己的游戏 

重庆万州区走马镇走马社区党支部书记向秀发说,人情消费玩来玩去,到了最后谁也不赚钱。

安徽安庆某镇的吴永贵今年50岁,在当地经营着小本生意。他和爱人千盼万盼终于盼到儿子在今年国庆节成了婚,但这一场婚宴也让他花光了几年来的家庭收入。

“一共摆了30桌酒席,请了我们县城里最好的婚庆公司,婚宴所有的开销在一起大概花了20多万元,减去收回的5万元礼金,大概花了十几万元。”吴永贵心疼地说,“我们农村人都爱面子,你不摆会被人说、会被看不起,只能硬着头皮上。”

主人喊累,客人也喊累,可如此累人的酒席为何无休无止呢?一些村民道出了缘由:大家都觉得这种吃请的风气不好,但是又都没有办法,别人请你,你不可能不去,你这次参加了别人的,又觉得不回请就吃亏了,所以找机会自己也办酒席。

“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有些人办酒席是为了收份子钱,但是不去又不行,没钱借了钱也要去,就怕别人在背后讲闲话。”曾在三峡库区某村当过村支部书记的杨永生说,许多村民已经厌倦了这种游戏,想尽快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虽然“赶人情”在农村已经到了人人累之厌之的程度,但依旧屡禁不绝。究其原因,是人情束缚、社交模式、逐利需要等在起作用,并在加剧乡风嬗变。让乡土人情回归“淳味”,必须建立健康文明的人情交往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消除农民的危机感;同时,避免灰色消费导致的权钱交易,不要让人情钻了基层廉政建设的空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