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办法”连续攻克沼气应用难关
村民眼中的叶荣喜“脑瓜子灵活”,还体现在他善于捕捉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且迅速转型推广。
2009年,全省一次沼气技工培训会上,叶荣喜得知一个重要信息:随着养殖方式的转变,农村家禽、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会是未来趋势。
这意味着农村沼气格局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过去那种单家独户兴建沼气池的用户会逐步减少,而中小型沼气池会成为今后的主流。
富有想象力的叶荣喜萌发了创新念头,开始尝试制作小型沼气工程钢制模具,迎接即将到来的市场之需。
没有任何参考,也没有成功先例。将传统户用8个立方传统模具扩大到200个立方,涉及到绘图、测量、选材、焊接等多个环节。
这对于只有初中学历,连容积都不知怎么计算的叶荣喜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他买回大量书籍,日夜苦钻,对照户用沼气8个立方的模具和资料、图片,将放大后的容积、直径、弧度、抗压力等各种指标弄得一清二楚,经过上百次的反复实验,耗费10多万元,成功制作出标准的200立方钢模具。
别人用砖模建设小型沼气工程,费时费力费资金,而他用模具现浇现灌,节省施工期近一个月,节省用工20多个,沼气池占地面积节省近一半,模具成本也比外地节省2万多元,钢模具使用寿命超过外地10倍以上。
2010年,中小型沼气工程在湖北开始大面积推广,一时间,鄂州、罗田、红安等周边县市的沼气钢制模具订单纷纷而至,叶荣喜制作的钢模成功抢占了市场先机。
随着农村小型沼气工程的陆续普及,叶荣喜发现,湖北推广的小型沼气池,其分体式结构存在一些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后期的沼气渣不易清除,几年之后,会导致一些沼气池产气量明显降低,最终会因“休眠”而成为废池。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经过长期观察、揣摩,他发现,之所以沼气池产气量下降,沉淀大量沼渣,主要是传统分体式沼气池无法实现人工搅拌,原料物质分解不充分的缘故。
叶荣喜将水压间放在发酵池顶上,同时在沼气池周围设计四根管子直通池底,利用产气用气水位变化运动的原理,靠内外水压的动力解决池底沼渣搅拌问题。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衍林实地诊断这项技术之后,认为这种方法简便可行,又从专业技术角度,手把手指导他完善一些细节。
据业内专家介绍,“一体化自动回流搅拌池型和工艺”与“户用放大”、“隧道式”两种沼型相比更加实用,产气效率提高20%,实现10年不用人工清渣,沼气池使用效益提高1倍以上。
“沼气迷”探索清洁能源循环之路
“用沼气做饭等又干净又方便,一个月才10来块钱,好划算,我真要感谢小叶!”提及用上沼气后的变化,凤凰村七组60多岁的婆婆王雨银连声夸奖叶荣喜。
只要有空,他喜欢到附近的湾村转一转,逐家逐户去看沼气实际使用效果,听听用户的意见。
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不仅能变废为宝,而且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
叶荣喜与合作社成员一起,对自家6栋猪舍进行立体化改造,建起5个200立方米的沼气池,形成五级发酵阶梯格局,饲养场内年出栏生猪超过千头,几乎就没有猪粪臭味。
沼气、沼渣、沼液全部综合利用。沼气池改造运行以来,生猪养殖场内基本实现猪粪自动入池、发酵,五级发酵后的沼渣回收用于饲养生猪,沼液用于药材基地种植,沼气供应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100户居民日常使用。
“之前我也非常反对他这么拼命,看到他这么痴迷沼气,而且还真的有那么多用户需要他,渐渐也理解了这件事!”妻子易满英说。
为推广农村清洁能源,他率先在全省创办“荣欢农村能源专业合作社”网站,介绍农村能源普及知识、用法、用具、施工案例等常用知识。
今年8月底,叶荣喜在自家的沼气池边安装上“超声波沼气流量计”,此举意味着,农业部和省市能源办今后能够远程掌握荣欢能源合作社沼气池产气、使用等诸多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