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全世界80%野生蓝莓在中国 “黄金浆果”不能粗放利用

全世界80%野生蓝莓在中国 “黄金浆果”不能粗放利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09-28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419
导读:全世界80%的野生蓝莓在中国,中国80%的野生蓝莓在大兴安岭地区阿木尔林业局职工正在采摘人工种植蓝莓。大兴安岭万年不化的永冻土...
全世界80%的野生蓝莓在中国,中国80%的野生蓝莓在大兴安岭地区

阿木尔林业局职工正在采摘人工种植蓝莓。

大兴安岭万年不化的永冻土和千里绵延的松桦林,一直在提供野生蓝莓等奇异的浆果菜蔬,让老百姓获得丰厚的“生态红利”。

被称为“黄金浆果”的蓝莓,在大兴安岭分布区面积接近800万亩。近年来,经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拨弄,在采摘名录中不起眼的小小蓝莓,竟然脱颖而出,但也遭到掠夺性采摘利用。如何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成为当地探索的重要课题。

蓝莓保健价值逐渐被人认识

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资源,因气候变暖而减少

“蓝莓,哪儿的仙果?”10多年前,如果有人问起蓝莓,大兴安岭人会一脸茫然。后来,一位当地领导到欧美考察,得到一份据说是特供宇航员的珍贵礼物。撕开左一层右一层的精美包装纸一瞅,原来只是三粒蓝色的小浆果。“这不就是俺那旮旯的‘笃柿’吗?漫山遍野都是,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啥稀罕玩意儿!”

据说,最早发现蓝莓价值的是美国人。早年乘船到北美洲的欧洲人,因为长期缺乏新鲜瓜果蔬菜而患上了可怕的败血症,在食用了印第安人赠送的一种当地蓝莓后,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蓝莓含花青素、花色苷等,能保护眼睛、延缓衰老,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阿木尔林业局党委书记广远说,过去鄂伦春猎人为了提高视力以便搜寻猎物,就会吃些蓝莓。如今,蓝莓的保健价值已逐渐被全世界消费者所认识。

当地人曾经不当回事儿的野生蓝莓,如今真的变稀罕了。“从1996年开始,就有外地人来收购,大概5毛钱1斤;到了2004年,价格上涨到3元1斤。”阿木尔林业局依林林场职工王志双说,2011年是24元1斤,2012年是12元1斤,今年是5元1斤。

据了解,全世界80%的野生蓝莓在中国,而中国80%的野生蓝莓在大兴安岭。此外,我国的长白山地区以及北美和欧洲也有少量分布,大兴安岭蓝莓分布区面积接近800万亩。

属于矮丛蓝莓的大兴安岭蓝莓,其分布最多的地方是与俄罗斯交界、位于最北部的阿木尔、图强、漠河3个林业局;在上述3个林业局中,分布最多的是被称为“蓝莓小镇”的阿木尔林业局。据统计,阿木尔林业局的蓝莓总储量约为5000吨,允采量是3000吨,由于采摘困难等原因,近几年的实采量基本上在1000吨左右,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令人担忧的是,曾大量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麓和北麓地区的野生蓝莓,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正逐渐退向北麓地区,南麓的野生蓝莓资源逐渐减少。

“生态环境的变化,对野生采摘资源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过去林子里还能采到野生木耳,现在基本上没了,只能靠人工种植。”王志双说,受多种因素影响,野生蓝莓的未来同样不容乐观。

掠夺性采摘造成极大破坏

定权定责、细化管理才能获得持续的“生态红利”

在蓝莓成熟的季节,乘车穿行于阿木尔林区。极目远眺,只见林海莽莽苍苍、无涯无际。哪里是蓝莓的栖息之地?据介绍,在半山坡、“塔头”(草甸)、曾经的伐木地以及灌木稀少的地方,就是蓝莓生长最繁盛的地方。

在一处“塔头”的湿草窝子里,记者看到一大片蓝莓与其他灌木混杂在一起,并不显眼;其果实也比北京市场上卖的人工种植蓝莓的果实小,只有香烟头大小。

尝尝成熟的蓝莓果,觉得酸中带甜。当地人大多更喜欢这种偏酸的味道,而不喜欢人工种植蓝莓的甜腻味儿。

王志双说,当地野生蓝莓是“三年一大收,两年一小收”;如果气候反常,则另当别论。

由于手工采摘比较费劲,很多采摘人用“撮子”(一种梳齿状采摘工具)来代替。“人工手采,一人一天能采40斤左右;用‘撮子’铲,一人一天能采120斤左右,效率提高了几倍。”王志双表示,如果合理使用“撮子”,几乎不会造成损伤。但是一些人使用方式不正确,往往连枝带叶、将青果和熟果一起刨下来,受伤严重的蓝莓植株两年内结不了果,甚至会导致其坏死。

依林林场的职工只有360多人。每当采摘季节到来时,外地前来的亲朋好友有三四千人,数千名采摘人开来的摩托车,连起来有两公里长,漫山遍野都是人,场面极为壮观。

蓝莓是大兴安岭给当地老百姓提供的“生态红利”,但是采摘方式的简单粗暴,却有可能透支未来,让人们忧心忡忡。

“蓝莓能给大家增加几成收入,不让采摘说不过去,但是光靠几名管理人员,又根本管不过来。”大兴安岭地区外宣办主任曹国志介绍,目前不少林场开始推行分片承包办法,由林场职工负责收购、管理,平均一名职工能分到100多公顷林地,这种定权定责方式收到了较好效果。

既要加强保护也要有效利用

依托野生资源发展人工种植,帮助百姓脱贫致富

7月底至8月初,是蓝莓的采摘季节,一位熟练的采摘人通常能赚二三万元,采售蓝莓成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增加蓝莓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的同时,又能保护好蓝莓资源?这一问题正待求解。

过去,大兴安岭人通过大量伐木,为建设初期的共和国提供了大量木材,做出了巨大贡献。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木材采伐量急剧减少,当地遭遇了严重的危机,林场职工生活困苦。

“从2000年开始,国家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救了急;近年来发展的以蓝莓产业等为主的特色林下经济,解决了不少家庭的脱贫问题。”大兴安岭地区林管局局长单增庆表示,保护好野生蓝莓资源,利用野生蓝莓来大力发展人工蓝莓种植,进一步推动蓝莓资源的产业化利用和提高其附加值,是处理好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要途径。

“野生蓝莓具有喜阳、喜寒、喜酸、喜潮、怕涝的习性,还要将根部扎入永冻土层上的腐质层中。”阿木尔蓝莓园负责人田福和说,大兴安岭的永冻土层有几十厘米厚,夏天也不会完全融化,这样就为蓝莓提供了湿气;而由枯枝败叶腐化形成的腐质层,能使雨水快速下渗,不会把蓝莓的根系泡坏。“要将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驯化并不容易,需要为其提供与野外相似的环境,要在种植技术上深入探索和实践。”

据了解,蓝莓苗生长几年才能结果,因此推广人工种植方式并不容易。“老百姓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这就需要政府做好示范,他们看到实效才会跟进。”广远说,如今,在阿木尔蓝莓园的示范和指导下,越来越多的阿木尔林区职工加入人工种植队伍,蓝莓干、蓝莓汁、蓝莓酒等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产业链正在形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