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收、过年、开春是卖粮的三个高峰期,但当市场都知道这几个高峰期的时候,粮食就卖不出好价钱。如何控制好卖粮节奏,实现增收呢?大伙开始卖粮的时候,黑龙江的改革开始了。
粮食刚拉回家,老李就约来了代购商,一个是等着急用钱,再一个,他没有烘干设施,粮食放不住。
老李想抬抬价,但他着急卖粮的脉搏被人家把的准准的,一厘钱都没有添上去。老李说,稻子烘干了、放住了能卖个好价钱,但这一切像他这样一家一户的农户做不到。
同样是卖粮,隔壁屯的农场主老马却镇定多了。虽说稻子还得一周才收完,但这两天找他的电话却一直没断过。
老马挺镇定,是因为他刚刚成立的大农场,拥有2100亩地,种的也是统一的优质稻。
面积大、品质好,让老马有能力挑粮商。但要想控制卖粮的节奏,他现在同样做不到。
老马控制不了的节奏,离他500公里远的胡成做到了。上个月,他们的合作社刚卖出了750吨粮,而且还是去年的。
能把去年的粮放到现在卖,是因为他背后有个大平台,这个平台就是黑龙江正在试点的“粮食银行”。
粮有地方放,钱还不用愁,这个新模式,让胡成可以选择卖粮的好时机,这不,新旧不接的6、7、8三个月,他开始出手了。
同样卖稻子,老李的一斤1块4毛1,老马的一斤1块4毛4,胡成的却卖到了1块7。不同的时机带来的是不同的收益。老李打得这点粮根本就进不了“粮食银行”的门,他现在的想法是明年把地包出去。
“粮食银行”目前黑龙江试点的只有两家,这样的光老马还沾不上。但掌控卖粮时机,老马也有自己的新想法。
想干这个事,是因为这次黑龙江的改革,国家有政策,200万的烘干塔,一大半国家给补。
建好这个塔,啥时候卖粮就是他说了算,老马下一步的想法是,扩大经营面积,打出自己的品牌来。
而胡成今年卖粮的方式会更便捷,黑龙江正在建设的这个交易大平台,一根网线,让他连上了全国两万家大粮商,往后谁给的价儿合适,就卖给谁。
下一步,这根网线还会对接国际大市场,胡成的粮会卖得更满意。而这样的便利,老马很快也能享受到。
目前,黑龙江正在建设两个大市场,一个是覆盖全国的粮食交易大平台,这个无形的市场能让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业企业,这些新的经营主体以后都能选择一个卖粮的好时机。另一个是在交通便利的地区筹建14个大型粮食物流园区,这个有形的大市场是让粮食流通得更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