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聚焦上海农民工生存现状:人员流失可能导致菜荒

聚焦上海农民工生存现状:人员流失可能导致菜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3-11-05  来源:新民周刊   浏览次数:422

生存门槛

4年前李露萍辅导过的陈刚,就住在陈老太家附近。陈家住的是半座砖房——大概30平方米的房子,被中间立起的一块木板隔成了两个半间,木板的最上端与屋顶上有一段距离,隔壁人家搓麻将的声音此起彼伏。

陈刚年近40的父母告诉记者,这间房以前是生产队的仓库,现在连地一起包给了他们,这半间房一年的租金为1200元,与一亩地的租种价格相同。我们2001年来这里租地种时,一亩地租一年才500元。

“我们跟当地人签合同,都是一年一签,人家不肯签更长时间,怕土地政策有变动。”陈母表示,好在这里的外来户们,种的都是“青货”(即青菜),平均2个月收一次,有塑料大棚,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没有什么农闲时间,虽然对农人们来说很辛苦,但地倒是被充分利用了。

问及陈刚的去向,陈母的脸上出现了一丝落寞,她告诉记者,陈刚已经在一个多月以前被送回了安徽寿县的外婆家。“孩子今年六年级了,小升初需要父母提供社保卡,我们不打工没有社保,只能让他回老家念书。因为我们那里小学的教材和上海的不一样,念完六年级再回去读初中就跟不上了。”陈刚家附近有一所可以招收外来农户子女的中学,但陈母告诉记者,那所中学只招收成绩好的,“我们家陈刚成绩一般,想进也进不去”。

陈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过手术后,身体比其他孩子弱。“他前几天还从老家打电话来,说想我们,可那怎么办呢?我们在老家种地,一年到头挣的钱只够一家人吃饭,有时候吃饭都不够,更别提存下钱来了。如果我们也回去陪他,拿什么攒钱给他上大学?”

说这些话时,陈父始终蹲在门口的摩托车旁一言不发。“别像我们两人一样,一天书没念过,现在进厂里打工要求高了,不认字都不行,只能种地。我也想让他爸像别人一样出去开车,可是他不认字,连驾驶证也考不到。”

关于上海外来农户的收入问题,《“农民农”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显示,2011年,上海“农民农”群体中,有50%以上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5000元。而同年,全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也仅为7000元左右。这正是很多农民选择背井离乡,来到上海种客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陈家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张颁给“陈朵朵小朋友”的奖状,颁发机构是一所叫做“康贝尔”的幼儿园,陈朵朵是陈刚的妹妹。一直没有说话的陈父这时忽然插嘴,“女儿今年才5岁,还在上幼儿园。希望到了她要上中学时,国家对我们这些外来农户的政策就变了,孩子就不用回老家念书了。”陈母则表示:“如果那时候还不能在这里念,我们就全家都回去。女儿和儿子不一样,不在父母身边更让人不放心。反正那时候我们儿子也念上大学了,不用我们继续在这里辛苦种地赚钱了。”

陈母伸出双手,记者看到布满老茧的手上,关节处似乎有些不太对劲。“你们不知道种地有多苦,儿子刚动手术那一阵,我们为了尽快把跟亲戚借的手术费还上,天天就睡两三个小时,晚上11点上床睡觉,凌晨1点多就起来下地干活。那时候我们两个人也还年轻,干活拼命,租了6亩地种。现在钱是都还上了,我们两个也40多岁干不动了。6亩地匀给别人2亩,现在只种4亩。我现在一到晚上,胳膊和手的关节就生疼。”

“我们在这里种田没有医保,老家的医保只有得了大病才给报销一些,小病不管。所以像这样的小毛病,我们一般能挺就挺过去了,话说回来,真要是得了大病,老家报销那点钱好干什么?”陈母表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