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发发 » 资讯 » 三农要闻 » 玉米新种推广3年面积达到1000万亩 "京科968"为啥这么火

玉米新种推广3年面积达到1000万亩 "京科968"为啥这么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时间:2014-10-18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536

推广快——

农民尝到了甜头:今年虽然大旱,但玉米棒子一点秃尖也没有,仍然高产

两年来,玉米中心给5家企业提供高质量原种,为种子产业化开发和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后续服务,5家企业则放手组织生产,开展营销。

“我不是开观摩会,就是在去观摩会的路上。”侯云鹏笑着告诉记者,农民们最信的是“眼见为实”,所以在田间地头开观摩会、让农民亲眼看、亲手摸,是新品种推广的有效途径。“最近我们屯玉在通辽开了5场千人观摩会,每次到场的都在2000人以上,农民趴在汽车盖上就争先恐后地填订单了。”

种子企业忙得不亦乐乎,赵久然他们也没有当甩手掌柜。利用原种在大田制种,也是一个关键环节。玉米研究中心针对“京科968”的制种技术也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并对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训。

为了能够保证制种亲本的高纯度、防止种子退化,更好地发挥品种特性,玉米中心还在制种过程中采用了雄性不育化制种等新技术。

“雄性不育化制种技术不仅能更好地保障种子的纯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节省人工去雄的成本。”赵久然说,在甘肃张掖,这两年一个人工每天至少要付100元。玉米制种需要多次去雄,每亩地至少2个人工,换言之,采用雄性不育化制种技术后,能够使每亩制种成本下降200元。

每年的玉米开花授粉季节,赵久然和同事们都会赶到张掖等玉米制种基地,手把手地给企业员工传授雄性不育化制种技术。

“我们和企业合作,首先考虑的还真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想着怎么才能让新品种种到农民地里,为他们增产增收。”赵久然说,“企业制种的成本下来了,自然干劲会更大。”

在玉米中心和种子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京科968”很快“打开了局面”。通辽开鲁县开鲁镇明仁村的种粮大户王锐利2000年开始承包200亩耕地种玉米,一直种的是另外一个品种。2013年,他先小面积试种了10亩“京科968”,结果亩产2000多斤。今年春天,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换成了“京科968”。“今年虽然大旱,但棒子一点秃尖也没有,我估计每亩打个2000斤没问题。”

“不仅是产量表现好,在综合抗性上也非常突出。”通辽市老科协理事、高级农艺师李福林说,在今年这样的大旱年份,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周围好多其他品种都旱死秧了,“京科968”仍然达到高产指标。

通辽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800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之前这里的品种以‘郑单958’为主,最近3年‘京科968’种植面积增加很快,今年是400多万亩,估计明年要翻番。”通辽市副市长贺海东说。

“1+5”玉米新品种联合体也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育繁推一体化是我国种业的发展方向,玉米新品种联合体就是一种很好的实现形式,研究所和企业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了,而且是‘1+5’>6。”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吴晓玲认为,今后玉米中心和5家企业可以在深度合作上下功夫,做强做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民发发农业网是帮助农户“种的出,养得好,卖的掉”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发发农业网是亲民的农业信息网站,助农惠民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12-2025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2477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