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科技创新,也离不开机制创新。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通过大胆改革,探索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从而顺利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新成果迅速见效。近年来,许多部门和地方进行了有益探索,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案例,将在“新机制催生新活力”栏目中陆续刊发,欢迎广大读者朋友关注和探讨。
——编 者
秋收前夕,“玉米团长”赵久然又一次来到内蒙古通辽市,实地考察他们选育的新品种“京科968”的收获情况。
尽管今年通辽大旱,但“京科968”依然表现不俗:平均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远超其它品种。
让赵久然倍感高兴的,还有“京科968”的推广速度:从2012年至今,“京科968”在全国的推广面积迅速增加到1000万亩;光是通辽市,3年间种植面积就从几十万亩上升到400多万亩。
要知道,玉米是目前全球种业公司争夺的焦点品种,在市场开放、国内外玉米种子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京科968”的推广速度堪称一枝独秀。
“京科968”为啥这么火?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品种好——
“玉米团长”选育的新科状元,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
赵久然是北京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玉米团长”是他给自己微博取的名字。
20多年来,赵久然带领团队成功选育出60多个玉米新品种,“京科968”是其中的“新科状元”。
据赵久然介绍,“京科968”具备“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等五大特点。在东北和华北区的生产试验结果显示,它的增产幅度达到10%,而且能有效抵抗多种玉米病虫害。同时,“京科968”玉米淀粉含量超过75%,达到一级高淀粉玉米标准;蛋白含量10.54%,达到一级饲料玉米标准;容重767克/升,超过国家一级标准。
此外,“京科968”的种子质量也“超高”。
据赵久然介绍,为了实现“出高端精品种子、满足精量单粒播种”的要求,他们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生产“京科968”种子,发芽率控制在95%以上,而纯度和净度则在99%以上,不仅超过国家一级标准,甚至超过了一些国际种业巨头的标准。
“京科968”的种植也不用太费劲。赵久然告诉记者,秘诀就是两条,一是适当早播,二是合理密植,单粒精量播种,以每亩播种4000到4200粒为佳。
机制新——
成立“1+5”玉米新品种联合体,玉米中心牵头提供技术,5家企业“借船出海”
多年的经验告诉赵久然,光有好品种还不行,如何快速推广、把种子种到农民地里才是关键。与国外的种业巨头相比,目前我国的玉米科研育种水平并不低,差就差在后期的制种、推广、营销上。先玉335进入我国以后,依靠先进的企业化营销手段,种植面积10年间增加了80多倍, 到2011年约为5000万亩,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1/10左右。
“如果单靠北京农科院自己的种业公司推广,能力远远不够。”赵久然说。
经过研究考察,北京农科院领导和赵久然最终决定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由玉米中心技术牵头,与5家国内著名种子企业合作,成立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共同推广“京科968”。
2012年2月,“1+5”玉米联合体正式挂牌成立。其中的“1”,就是牵头单位玉米中心;另外的“5”,除了中种集团、山西屯玉,还包括北京德农、山东登海和河南现代种业等3家种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授权这5家企业使用、开发和推广经营“京科968”,后者一次性付给前者2000万元品种使用费。
赵久然清楚,玉米中心虽然在选育新品种上实力很强,但制种和销售是短板。“如果由我们自己去组织量大面广的种子生产和商业化销售,无异于舍本逐末。”
企业的优势在组织生产、开展营销,劣势是研发能力不足,“借船出海”是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因此,对双方而言,“1+5”的合作模式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共赢之选。
“5家企业联合推广,一可互补渠道不足,形成渠道优势;二可凝聚传播合力,形成宣传优势;三可拓展生产基地,形成制种优势。大家的目标是共同把这个品种推得面积更大,让更多的农民增产增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侯云鹏说。